MENU
當前位置:首頁   新聞中心   集團新聞   新聞詳情
《人民日報》刊發徐冠巨“以智慧物流破行業之痛”觀點
發布時間 : 2015-07-06

 

    打開中國物流發展的症結,一是要将物流信息化,實現互聯網+物流;二是着力打造線下公路港及配套體系;三是逐步完善物流金融體系,讓物流+金融。

 

    随着中國制造2025和一帶一路等的實施,我國物流業又迎來一輪發展機遇。然而中國物流業起步晚,目前隻能說是物流大國,仍不是物流強國。

 
 

    中國物流之痛,很大一部分在公路貨運。我認為,症結在于行業内部缺少一個公路物流網絡運營系統,缺少功能齊備的公路運輸樞紐網絡、統一且規模化的信息化服務平台、行業信用機制、一緻性的物流服務标準以及針對性的物流金融服務。

 
 

    要改變這一現狀,一是要将物流信息化,實現互聯網+物流;二是着力打造線下公路港及配套體系;三是逐步完善物流金融體系,讓物流+金融。這樣形成線上線下聯動,構建一個智慧物流的網絡體系。

 
 

    近年來金年会探索智慧物流的模式:線上,建立一張覆蓋全國、多式聯運的高效物流網絡體系,形成車輛的全網調度、全網監控,将過去傳統的面對面交易,改為信息化交易,讓物流通過互聯網+變得聰明;線下,通過在全國多個城市建立公路港,構築以個體貨運司機、物流企業、貨主企業三大公路物流主體為服務對象的服務體系,最終形成中國公路物流網絡運營系統。

 
 

    就像打車軟件一樣,如今公路貨運也有了易配貨易貨嘀運寶網等網站和手機APP。貨主、物流企業足不出戶,就可以發布貨運需求信息、調度承運車輛。貨運司機出發前就可以拿到返程的貨物配載下單,他們的運費擔保、賬務結算以及吃、住、行、購、娛等系列需求,貨車的停靠、維修、加油等都可以通過網站和APP得到一站式解決。每一個發貨方、每一輛承運車輛、每一名貨運司機都經過實名認證、資質審核;每筆訂單信息、卡車司機消費習慣,都會通過大數據積累,構建成一個物流誠信體系。在這樣的誠信體系下,貨主、物流企業和司機都可以放心、低成本地獲取到多種代理金融服務。

 
 

    我們希望為物流業乃至社會經濟領域,注入以貨物信息互聯互通、貨物要素合理流動為核心競争力的新動力。當然,以一個企業的力量,去打造帶有公益性、基礎性、公共服務性特征的物流網絡體系,這樣的摸索非常艱辛。

 

    未來,借助大數據、雲計算在公路物流領域的加速推廣應用,并充分利用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台,有望在更大範圍内整合各類物流園區信息資源,實現互聯互通和網絡化、智能化發展。